By Hokox

香港人如何克服廣泛性焦慮症:10個實用小貼士

廣泛性焦慮症是香港常見的情緒困擾,據統計約有4%的香港人受其影響。本文將分享10個實用小貼士,幫助香港人更好地應對和克服這種持續性的焦慮狀態,改善生活質量。


香港焦慮現況

廣泛性焦慮症(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,GAD)是一種常見的焦慮障礙,特徵是持續、過度且無法控制的擔憂,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。在香港,估計約有30萬人患有廣泛性焦慮症,佔全港焦慮症患者的三分之一。香港人面臨諸多壓力源,包括工作壓力、家庭問題、經濟壓力以及社會政治環境的變化,這些因素都可能加劇焦慮症狀。

香港的年輕人尤其容易受到影響,近年的社會事件和新冠疫情進一步加劇了心理壓力。常見症狀包括過度擔憂、緊張、易疲勞、難以集中注意力、易怒和肌肉緊張。及早識別症狀並尋求專業幫助至關重要,因為適當的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。


症狀與成因

廣泛性焦慮症(GAD)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,其主要特徵是對多種事物持續過度焦慮和擔憂,且難以控制。患者通常會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感到不安,如工作、健康、財務和家庭問題等。症狀包括煩躁不安、易疲勞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易怒、肌肉緊張和睡眠障礙。

GAD的成因複雜,涉及遺傳、個性特徵、過往經歷和環境因素等。長期未得到適當治療可能導致憂鬱症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社交功能。值得注意的是,約70%的GAD患者在某個時期會出現抑鬱問題。及早識別症狀並尋求專業幫助對於有效管理和治療GAD至關重要。


實用焦慮管理技巧

以下是10個實用小貼士,幫助香港人克服廣泛性焦慮症:

  1. 規律運動
  • 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顯著減少焦慮症狀
  • 適合香港人的運動選擇:
    • 步行:在公園或海濱長廊散步
    • 跑步:在運動場或郊野公園慢跑
    • 游泳:利用公共游泳池
    • 打球:籃球、羽毛球等團體運動
  1. 正念冥想
  • 每天進行10-20分鐘正念冥想可降低焦慮和壓力
  • 日常生活中實踐正念:
    • 專注呼吸3-5分鐘
    • 進食時細味食物
    • 洗澡時感受水流
    • 步行時觀察周圍環境
  1. 健康飲食
  • 均衡飲食有助穩定情緒和減少焦慮
  • 香港人適合的健康食物選擇:
    • 多吃蔬果:本地時令蔬果
    • 全穀物:糙米、燕麥、全麥麵包
    • 優質蛋白:魚、雞肉、豆類
    • 健康脂肪:橄欖油、堅果、牛油果
  1. 充足睡眠
  • 每晚7-9小時優質睡眠可改善焦慮症狀
  • 改善睡眠質量的方法:
    • 固定作息時間
    • 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電子產品
    • 保持臥室涼爽、安靜、黑暗
    • 睡前放鬆活動:泡澡、聽輕音樂
  1.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
  • 過量攝入可加劇焦慮症狀
  • 減少攝入量:
    • 咖啡因:每天不超過400毫克
    • 酒精: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標準單位,女性1個
    • 選擇無咖啡因飲品:花草茶、果汁
    • 以運動或冥想替代飲酒紓壓
  1. 深呼吸練習
  • 可迅速緩解焦慮症狀
  • 簡單的深呼吸技巧:
    • 4-7-8呼吸法:吸氣4秒,屏氣7秒,呼氣8秒
    • 腹式呼吸:手放腹部,感受呼吸時腹部起伏
    • 每天練習5-10分鐘
  1. 感官放鬆技巧
  • 利用感官刺激轉移注意力,緩解焦慮
  • 香港人適合的感官放鬆方法:
    • 聽:大自然音樂、粵語流行曲
    • 嗅:薰衣草精油、本地花茶
    • 味:品嚐港式奶茶、蛋撻
    • 觸:擁抱寵物、捏捏壓力球
  1. 社交支持
  • 與他人分享感受可減輕焦慮
  • 香港的社交支持資源:
    • 家人朋友聚會
    • 參加社區中心活動
    • 加入興趣小組或義工團體
    • 使用心理健康熱線服務
  1. 認知行為療法(CBT)
  • CBT可有效改善焦慮症狀
  • 如何尋求CBT治療:
    • 諮詢家庭醫生轉介
    • 聯絡公立醫院精神科門診
    • 尋找私人執業的臨床心理學家
    • 參加CBT工作坊或網上課程
  1. 尋求專業幫助
  • 當焦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應及時尋求幫助
  • 香港的精神健康資源:
    • 醫院管理局精神科門診
    • 社會福利署綜合家庭服務中心
    • 非政府機構如明愛、新生會等
    • 24小時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

社交互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

研究表明,良好的社交互動對心理健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。適度的社交活動可以增強與朋友和家人的聯繫,降低孤獨感,並有效應對負面情緒。社交互動還能改善免疫、內分泌和心血管功能,減少壓力對身體的負面影響。然而,過度使用社交媒體(每日超過3小時)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,包括加劇抑鬱、焦慮和孤獨感,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中。

為維護心理健康,建議:

  • 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,增進面對面的交流
  • 適度使用社交媒體,避免過度依賴
  • 參與社會活動,建立支持網絡
  • 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,改善人際互動
  • 關注自身情緒變化,適時尋求專業幫助

希望與支持

克服廣泛性焦慮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,需要耐心和毅力。通過採取本文提到的實用小貼士,配合專業治療,香港人可以有效管理焦慮症狀,重拾生活品質。重要的是要記住,尋求幫助並不是軟弱的表現,而是邁向康復的重要一步。

香港提供多種支援資源,包括心理健康服務和社區支持網絡。例如,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免費的精神健康評估和低密度心理治療,而臨床心理服務則為個人和家庭提供專業的心理評估和治療。此外,參與支持小組和社區活動可以幫助患者建立社交聯繫,分享經驗,互相支持。記住,您並不孤單,通過積極尋求幫助和堅持不懈的努力,克服廣泛性焦慮症是完全可能的。


常見問題解答

廣泛性焦慮症和一般擔心有什麼區別?

廣泛性焦慮症的擔憂更加持久(至少6個月)、範圍更廣泛、程度更嚴重,且會顯著干擾日常生活功能。一般擔心通常只針對少數事情,不會影響功能太多,甚至有助於處理事情。

廣泛性焦慮症需要終身服藥嗎?

不一定。治療方案因人而異,可能包括短期或長期藥物治療,配合心理治療。部分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可以停藥,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藥。

香港有哪些高危群組較易患上廣泛性焦慮症?

根據精神科醫生的觀察,以下4類人士較易患上廣泛性焦慮症:完美主義者、高壓工作者(如醫護人員)、長期照顧者(如照顧長期病患的家屬)、以及經歷重大生活變故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