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肚瀉不僅影響日常生活質素,更可能是潛在健康問題的警號。本文將為香港讀者探討五個常見的肚瀉原因,並提供相應的改善方法,幫助您更好地管理腸胃健康。
香港人的快節奏生活和飲食習慣常導致腸胃問題,其中經常肚瀉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。據估計,約15%的香港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(IBS),其中5%情況嚴重。這種腸道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反覆腹痛、腹瀉或便秘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。
常見的腸胃問題原因包括:
了解這些問題的成因和改善方法,對於維護腸胃健康至關重要。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人常見的肚瀉原因,並提供實用的改善建議,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腸胃健康。
腸易激綜合症是香港常見的腸胃問題,約15%的香港人患有此症。主要症狀包括反覆腹痛、腹瀉或便秘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。
成因:
改善方法:
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經常肚瀉的常見原因之一。
常見原因:
改善方法:
腸道感染是引起急性腹瀉的常見原因,包括病毒性和細菌性腸胃炎。
改善方法:
食物不耐受可能導致慢性腹瀉,常見類型包括乳糖不耐受和麩質敏感。
改善方法:
某些藥物可能引起腹瀉作為副作用,常見的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藥。
改善方法:
高FODMAP食物可能對腸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,尤其是對腸躁症患者而言。FODMAP是指一組難以消化的短鏈碳水化合物,包括寡糖、雙糖、單糖和多元醇。這些物質在小腸中難以被吸收,進入大腸後會被腸道細菌發酵,產生大量氣體,導致腹脹、腹痛、便秘或腹瀉等症狀。
常見的高FODMAP食物包括:
對於經常出現腸胃不適的人來說,採用低FODMAP飲食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。然而,在進行飲食調整前,建議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。
雖然大多數腹瀉情況可以通過自我護理和飲食調整得到改善,但某些情況下應及時就醫:
此外,若出現體重明顯減輕、持續嘔吐或無法進食和飲水的情況,也應盡快就醫。對於嬰幼兒和老年人,更應格外警惕,因為他們更容易因腹瀉而出現嚴重脫水。及時尋求醫療協助不僅可以緩解症狀,還能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健康問題,確保您的腸胃健康。
預防經常肚瀉不僅需要注意飲食,還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。以下是幾個關鍵建議:
養成這些健康習慣,不僅可以預防經常肚瀉,還能全面提升身體健康水平。
項目 | 詳情 |
---|---|
常見原因 | 腸易激綜合症(IBS)、飲食不當、腸道感染、食物不耐受、藥物副作用 |
主要症狀 | 反覆腹痛、腹瀉、便秘、腹脹 |
改善方法 | 調整飲食習慣、壓力管理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、避免刺激性食物、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|
預防措施 |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、定期運動、均衡飲食、適當管理壓力 |
就醫時機 | 持續腹瀉超過一週、伴隨發燒或血便、出現脫水症狀 |
雖然止瀉藥可在藥局購買,但不建議出現腹瀉症狀就自行服用。急性腹瀉常由病菌引起,使用減緩腸蠕動的止瀉劑可能延長病程。相對安全的選擇是吸附劑或抗分泌劑。但如有發燒、血便等嚴重症狀,應及時就醫而非自行用藥。
腹瀉期間應避免高油、高糖、高鹽等刺激性食物。若症狀嚴重,可短暫禁食讓腸道休息,但要注意補充水分。不建議食用白吐司,因其為發酵食物可能加重腹脹。運動飲料含糖量高,可選擇等滲透壓飲品或將運動飲料稀釋飲用。
以下情況建議盡快就醫:
・發燒
・出現黑便、血便或膿便
・一天腹瀉超過10次或出現脫水症狀
・合併嚴重腹痛或腹脹
・腹瀉持續超過1-2週未緩解
及時就醫不僅可緩解症狀,還能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健康問題,確保腸胃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