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Hokox

5個香港人必知的經常肚瀉原因及改善方法

經常肚瀉不僅影響日常生活質素,更可能是潛在健康問題的警號。本文將為香港讀者探討五個常見的肚瀉原因,並提供相應的改善方法,幫助您更好地管理腸胃健康。


香港腸胃困擾

香港人的快節奏生活和飲食習慣常導致腸胃問題,其中經常肚瀉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。據估計,約15%的香港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(IBS),其中5%情況嚴重。這種腸道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反覆腹痛、腹瀉或便秘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。

常見的腸胃問題原因包括:

  • 飲食不當,如進食高FODMAP食物
  • 腸道菌群失衡
  • 壓力和情緒問題
  • 食物中毒或腸胃炎
  • 腸道敏感或腸易激綜合症

了解這些問題的成因和改善方法,對於維護腸胃健康至關重要。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人常見的肚瀉原因,並提供實用的改善建議,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腸胃健康。


肚瀉原因及改善

  1. 腸易激綜合症(IBS)

腸易激綜合症是香港常見的腸胃問題,約15%的香港人患有此症。主要症狀包括反覆腹痛、腹瀉或便秘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。

成因:

  • 壓力和情緒問題
  • 不當的飲食習慣
  • 腸道菌群失衡

改善方法:

  • 調整飲食習慣:避免高FODMAP食物,如洋蔥、大蒜、蘋果等
  • 壓力管理:練習深呼吸、冥想等放鬆技巧
  • 考慮低FODMAP飲食: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進行
  1. 飲食不當

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經常肚瀉的常見原因之一。

常見原因:

  • 過量攝入辛辣食物
  • 高油脂食物
  • 甜食過量

改善方法:

  • 均衡飲食:增加蔬菜、水果和全穀物的攝入
  • 避免刺激性食物:減少辛辣、油膩食物的攝入
  • 定時定量進食: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,避免暴飲暴食
  1. 腸道感染

腸道感染是引起急性腹瀉的常見原因,包括病毒性和細菌性腸胃炎。

改善方法:

  •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:防止脫水,可飲用電解質飲品
  • 注意個人衛生:勤洗手,避免交叉感染
  • 適當休息:給予身體足夠時間恢復
  1. 食物不耐受

食物不耐受可能導致慢性腹瀉,常見類型包括乳糖不耐受和麩質敏感。

改善方法:

  • 識別並避免問題食物:如乳糖不耐受者應減少奶類攝入
  • 考慮酶補充劑:如乳糖酶補充劑
  • 諮詢營養師意見:制定個人化的飲食計劃
  1. 藥物副作用

某些藥物可能引起腹瀉作為副作用,常見的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藥。

改善方法:

  • 遵醫囑服藥:不要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
  • 考慮益生菌補充: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平衡
  • 與醫生討論調整用藥:如副作用嚴重,可能需要更換藥物

高FODMAP食物的影響

高FODMAP食物可能對腸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,尤其是對腸躁症患者而言。FODMAP是指一組難以消化的短鏈碳水化合物,包括寡糖、雙糖、單糖和多元醇。這些物質在小腸中難以被吸收,進入大腸後會被腸道細菌發酵,產生大量氣體,導致腹脹、腹痛、便秘或腹瀉等症狀。

常見的高FODMAP食物包括:

  • 蔬菜類:洋蔥、大蒜、蘆筍、菇類
  • 水果類:蘋果、西瓜、桃子
  • 乳製品:牛奶、優格
  • 穀物類:小麥製品、大麥
  • 豆類:大豆、豆腐
  • 甜味劑:蜂蜜、含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食品

對於經常出現腸胃不適的人來說,採用低FODMAP飲食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。然而,在進行飲食調整前,建議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。


就醫時機與警訊

雖然大多數腹瀉情況可以通過自我護理和飲食調整得到改善,但某些情況下應及時就醫:

  • 持續腹瀉超過一週:若腹瀉持續超過7天未見好轉,可能是潛在疾病的徵兆。
  • 伴隨發燒、嚴重腹痛或血便:這些症狀可能指示更嚴重的腸道問題,如潰瘍性結腸炎。
  • 出現脫水症狀:如口乾舌燥、尿量減少、頭暈、皮膚乾燥等,嚴重脫水可能危及生命。

此外,若出現體重明顯減輕、持續嘔吐或無法進食和飲水的情況,也應盡快就醫。對於嬰幼兒和老年人,更應格外警惕,因為他們更容易因腹瀉而出現嚴重脫水。及時尋求醫療協助不僅可以緩解症狀,還能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健康問題,確保您的腸胃健康。


健康生活預防肚瀉

預防經常肚瀉不僅需要注意飲食,還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。以下是幾個關鍵建議:

  •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:勤洗手是預防腸道感染的首要步驟。尤其在進食前、如廁後、接觸公共物品後,應用梘液徹底洗手至少十秒。避免用未洗手的手觸摸眼、鼻、口,減少病菌入侵機會。
  • 定期運動:適度運動可改善腸道功能,減輕壓力,提升免疫力。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等。
  • 均衡飲食:攝取多樣化的食物,確保營養均衡。避免高油、高糖、高鹽食物,增加蔬果、全穀物攝入。若有腸易激綜合症,可考慮低FODMAP飲食。
  • 適當管理壓力:長期壓力可影響腸道健康。練習冥想、深呼吸等放鬆技巧,保持充足睡眠,有助於減輕壓力,改善腸胃功能。

養成這些健康習慣,不僅可以預防經常肚瀉,還能全面提升身體健康水平。


肚瀉原因改善摘要

項目
詳情
常見原因
腸易激綜合症(IBS)、飲食不當、腸道感染、食物不耐受、藥物副作用
主要症狀
反覆腹痛、腹瀉、便秘、腹脹
改善方法
調整飲食習慣、壓力管理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、避免刺激性食物、諮詢醫生或營養師
預防措施
保持良好個人衛生、定期運動、均衡飲食、適當管理壓力
就醫時機
持續腹瀉超過一週、伴隨發燒或血便、出現脫水症狀

常見問題解答

腹瀉時可以吃止瀉藥嗎?

雖然止瀉藥可在藥局購買,但不建議出現腹瀉症狀就自行服用。急性腹瀉常由病菌引起,使用減緩腸蠕動的止瀉劑可能延長病程。相對安全的選擇是吸附劑或抗分泌劑。但如有發燒、血便等嚴重症狀,應及時就醫而非自行用藥。

腹瀉時應該吃什麼?

腹瀉期間應避免高油、高糖、高鹽等刺激性食物。若症狀嚴重,可短暫禁食讓腸道休息,但要注意補充水分。不建議食用白吐司,因其為發酵食物可能加重腹脹。運動飲料含糖量高,可選擇等滲透壓飲品或將運動飲料稀釋飲用。

什麼情況下腹瀉需要就醫?

以下情況建議盡快就醫:
・發燒
・出現黑便、血便或膿便
・一天腹瀉超過10次或出現脫水症狀
・合併嚴重腹痛或腹脹
・腹瀉持續超過1-2週未緩解
及時就醫不僅可緩解症狀,還能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健康問題,確保腸胃健康。